咨询热线 (852) 8202 8321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如何打造“人才蓄水池”?

发表时间:2021/10/12 责任编辑:驻港办

提示

复制以下链接分享到WhatsApp

http://rohk.centaline.com.cn

复制成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今天的横琴,对优秀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10月8日,省委横琴工委、省政府横琴办召开第二次联席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释放出打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组合拳”的重磅信号。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突出党管人才原则,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特殊体制下体现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要为人才进出自由便利创造条件,打通人才流动的壁垒;要落实最优人才政策,增强合作区人才吸附力;要善用澳门因素吸引更多国际高端人才落地发展;要依托已落户横琴的澳门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吸引更多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进入,加快大装置大平台大载体建设,打造合作区人才蓄水池。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就为新形势下横琴人才事业发展方向作出顶层设计:

 

“制定吸引和集聚国际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大力吸引‘高精尖缺’人才,对符合条件的国际高端人才给予进出合作区高度便利,为高端人才在合作区发展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对在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对享受优惠政策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清单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粤澳双方研究提出,提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定”;

 

“完善外国人才签证政策,便利国际人才参与合作区建设。支持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建设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由机制创新到平台搭建,由环境优化到服务升级,这样一份宏伟而具象的蓝图,将人才资源配置放在全球竞争力的坐标系中来思考和谋划,打开的不仅是干事创业的天地和新气象,更是横琴实现新一轮发展及攀登的战略空间。

 

回望横琴开发建设以来,各项人才合作亮点纷呈,有这样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12年来,横琴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250人,省、市级创新创业团队1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孵化澳门项目近600个;横琴特殊人才奖励政策实施6年来,累计奖励人才近6万人次,奖励金额逾50亿元;2018年开始,横琴坚持每年举办一届科技创业大赛,设立总额3亿元的无偿资助研发费,激励符合横琴产业发展方向、有突破性原创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优胜团队落地横琴。

 

创新创造活力在濠江侧畔竞相迸发。普强公司创始人何国涛从小在澳门长大,2018年带领团队来到横琴,凭借“AI汽车芯脑项目”,获得了首届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第一名并获得1亿元奖励资助。何国涛也因此与横琴结缘,将自己创立的项目落地横琴,公司受益于横琴一系列创新政策,迅速进入发展快车道。

 

人才领先一步,产业领跑一路。入驻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的礼达联马(珠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澳门特区投资者全资设立的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在一家公司里,既有来自澳门也有来自内地的金融人才,碰撞出来的火花一定会一加一大于二。”礼达联马公司董事长马志达表示。

 

但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指出,横琴目前人才资源的短板体现在“质”优而“量”弱上,相比而言人才聚集度不高。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所说,一个区域的创新活力,取决于“高浓度、高频度、高密度”的要素互动,要实现“关键一跃”,就需要“用世界级资源、解决世界性问题”。

 

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离不开人才第一资源。“澳门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别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一大关键就是要补齐人力资源不足等短板。”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归侨总会永远会长刘艺良表示。

 

“在人才方面,我们希望用好澳门连接全球的独特优势,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来横琴发展,来横琴工作,在横琴成就他们的事业,所以未来除了税收以外,还将在人才引进、签证等方面推出相关便利措施,吸引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发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新时代的人才被赋予新使命、新任务。在合作区建设中,将全力营造吸引各方英才近悦远来的“强磁场”,力争“一着棋活,满盘生辉”。

 

“我们将加快编制合作区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用足用好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税收优惠等各方面政策,源源不断引进具有全球视野、世界眼光的‘高精尖缺’人才,把横琴独特优势转化为聚才优势、发展强势。”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郑人豪表示。

 

除了吸引人才,粤澳双方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共同培育人才。目前,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有四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均已在珠海横琴设立分部。其中,澳门大学在横琴设立了该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首个产学研示范基地——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已开设5个研发中心和1个商务培训中心。澳门大学-华发集团联合实验室项目更是一口气招入了澳大、港科大、中大、上海交大和曼彻斯特大学等名校的博士、博士后20余名,高端人才配置比例高于行业标准。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中,我们要以‘立足澳门、共建湾区、融入国家、走向世界’为发展定位,通过前沿科技研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大湾区、合作区建设和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说。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也期待横琴能成为澳门高校创新发展的发力点:“在合作区建设中,人才最为关键,要打破一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壁垒,让粤澳两地的高校人才交流更加畅通与便利。”

 

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落地,无疑成为横琴招来顶尖人才的重要“金字招牌”——

 

就在9月底,“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能与氢能金属材料分实验室”和“氢燃机横琴研发中心”两大国家级合作平台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揭牌。

 

据国家电投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束国刚介绍,国电投(广东)综合智慧能源创新研究院将统筹优势资源,加强与澳门大学合作,推动智慧能源技术创新与应用,并做好整体规划,不断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规模化发展等方面深耕探索,尽早结出硕果。

 

今年6月落地横琴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江实验室脑与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长张旭担任院长,聘请了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徐雷,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霁等作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汇聚了我国智能科学领域的“人才梦之队”。

 

实行社会化用人和有竞争力的市场化薪酬制度,在内部组织架构、岗位设置、人员聘任、薪酬、激励机制等方面充分自主;建立长聘研究员机制,实行人才互补的开放机制和灵活的聘用机制,吸引国内乃至全球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与澳门高校、科研机构在人才、资金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建立与澳门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硬核”举措,将在这个平台上蹄疾步稳地展开。

 

打破跨境人才流动的壁垒,同样是粤澳深度合作亟待突破的重要命题。今年8月,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内,随着红色幕布缓缓拉开,澳门大学生建筑专业实习基地、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挂牌成立。这是澳门建筑业人才迈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步。

 

近年来,以建筑师、律师、导游、医师等领域为突破口,横琴研究制定了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办法、成立三地联营机构、率先试点对港澳相应资质专业人士单向认可,以加快港澳专业人士共享内地发展机遇。

 

截至今年9月,已有258名港澳建筑领域专业人士和56家港澳建筑相关企业通过备案在横琴执业。“可以想象的是,未来会有更多的港澳专业人士扎根横琴,追梦大湾区。”首家内地与港澳三地联营的设计顾问机构——华众联创设计顾问(横琴)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澍说。

 

“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是赋予横琴的战略定位之一。合作区将高水平打造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中葡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一批创客空间、孵化器和科研创新载体,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推动在合作区创新创业就业的澳门青年同步享受粤澳两地的扶持政策。

 

作为一名经常往返于横琴与澳门两地的澳门青年创业者,曾婉雯告诉记者,她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企业布局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积极推动人才引进,致力于高水平打造加速器新载体,积极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帮助更多在合作区干事创业的澳门青年享受政策红利。

 

更加精彩的“春天的故事”,呼唤更多人才倾力演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围绕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主攻方向,加强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强调要“立足合作区分线管理的特殊监管体制和发展基础,率先在改革开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更瞄准了“加快提升合作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力支撑澳门-珠海极点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地区加快发展”。

 

可以说,改革创新的“活跃度”强不强,新兴产业的“显示度”够不够,能级量级的“加速度”快不快,桩桩件件离不开人才的“密度”“厚度”“高度”。

 

如何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把创新创业之火烧得更旺,把引贤纳才之门打得更开,把品质生活之基筑得更牢?如何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奏响人才发展与合作区建设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供新的空间,创造新的机遇?

 

横琴,让我们拭目以待。


(珠海特区报 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