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852) 8202 8321 

中山正成为中外交流的“口岸”

发表时间:2021/09/17 责任编辑:驻港办

提示

复制以下链接分享到WhatsApp

http://rohk.centaline.com.cn

复制成功!

9月14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21年第三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活动在中山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认为,第三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活动在中山举办意义特别。他说,一百多年前,孙中山从这里走向世界,又从世界走回中国,给大家带来观念的变化和政治的变化,这是中国看世界的成果,而“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则是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到世界看中国,中山扮演着中外交流“口岸”的角色。


9月14日晚,第三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中山温泉宾馆举行    


“把我的故事讲给全世界”


在当天上午举办的“第三方视角下的中国故事讲述”创享会上,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外教、中山日报社通讯员、老外@中山节目博主Paul Benavides;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合作中心Chengdu Plus导演、海外新媒体运营者张珈语;“美丽和茉莉的一家”娜娜(Brenna Marian Burrows)现场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Paul是在中山生活了5年的美国人。“我经常给家里打电话,写信和发生活的照片。我骑着我的小电动自行车探索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Paul说。


Paul介绍,起初他家乡的朋友和家人并不理解他的想法,于是他转向了视频。最开始,没有经验,没有技能,只是用手机拍视频记录他的生活。后来,他遇到了中山日报社记者,开始一起拍系列视频。短视频关注中山的各个方面,深入中山的街巷、古村、产业集群、深中通道建设现场和生态保护区等,通过饮食、娱乐、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展现中山活力。


张珈语以“让外籍网红讲中国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团队如何通过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他们的国际传播团队成立了6年时间,团队平均年龄27岁,以世界各国名校海归为主力组成,负责内容生产、传播。现场分享会上,她以《公园里也有“黑科技”》《国际夫妻建设路美食百元挑战》作品为例,讲述如何用“老外说”的方式,以国际话系讲述体验故事,展现一个年轻、活力、Z世代。


分享会上,娜娜一家四口上台与大家见面


娜娜夫妻俩热爱中国文化,他们有一对可爱的女儿叫美丽和茉莉,这家人一直在拍短视频,希望向世界传递一个真实美丽的中国。娜娜分享了她在中国留学、恋爱、结婚、生活的故事。她说,中国让他们一家很着迷,3年多来,他们拍摄制作了几百个短视频作品。分享会上,她一家四口上台与大家见面,女儿美丽最后用中文说道:“这是我美丽的一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中山举办这次活动“很特别”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卫星,北京雅迪传媒首席内容官、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原副总监周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分别发言。


沈卫星说,“第三只眼看中国”是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生动实践和成果检验。“今天在中山举办这个活动也有特殊意义,孙中山及一批香山思想家在百年前就提出要睁眼看世界,至今100多年过去了,我们也要睁眼看世界。外国友人在作品中流露出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悦和高兴,我们也被他们捕捉到的镜头深深感染了。”沈卫星说。


短视频这种形式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短视频的小切口,让大家瞬间从多个方面解锁到很多信息。沈卫星说,中国发展很快,取得很多成效,可以深入想一想怎样通过短视频呈现中国精神上的东西,这值得探索。


周艳说,今年的参赛短视频,特点鲜明,具有整体多元性、专业水准提升、更有趣更具个性等特点。在她看来,短视频相对于长视频来说,更注重交流和互动,这其中包含能否打动到人,角度是否新颖,技术的呈现是否能吸引人。短视频作者的标签非常鲜明,这是短视频的生命力和特色。同时,她建议,短视频永远需要最独特的创意,这是作品最重要的灵魂。


罗军首先分享了早上看到的《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文章。文内提到要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打造以中国网自主传播平台为引领、以“第三只眼看中国”“中国3分钟”等新媒体品牌为特色产品、各媒体协同协作的多语种多平台多媒体国际传播综合体系,助力国际传播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罗军认为,此次活动在中山举办特别有意义。他说,第三只眼提供的就是“知情人”的内幕消息,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把中国诸多方面的新鲜内容“报料”给世界。但没有纯粹的老外能做这方面的内容,也没有单一的中国团队能替代他们的作用,只有中国人和外国人共同组成知情人团队,向世界介绍中国,才能达到民心相通的效果。


罗军认为,今天的时代正在脱离对印刷媒体的依赖,正在全面、高速地进入短视频时代。“第三只眼看中国”就是在这个时代下展示国际传播短视频的平台。


圆桌会一:如何做好产品,如何实现好未来?


寻找微观切入点,做到深度“共情”


好产品的出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持续的头脑风暴和精心的设计打磨。创享会圆桌会第一场,五洲传播出版社(五洲传播中心)对外传播中心主任李缅,中山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陈锦霞,歪果仁研究协会首席内容运营官刘祺先后落座,就“如何做好产品,如何实现好未来?”进行主题发言。


嘉宾分享如何做好产品


李缅认为,短视频具有内容丰富、时效性强、互动性强的优势。在进行国际传播时,内容既要具有中国特色,也要适应平台和受众。同时反馈互动和线上线下、全媒体融合也不可或缺。


陈锦霞表示,二十几年的视频媒体工作生涯使她充分认识到,“那些能打动人、能传播得好的优秀作品,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微观、二是共情”。在陈锦霞看来,好作品善于寻找微观切入点讲故事,从而引人入胜,并援引《张文与中国》举例。她表示尼日利亚男孩张文话语纯真,个性天真烂漫,是很好的故事对象。同时,所叙故事不是碎片化或被选择的片段,而是长时间维度里发生的点滴,强烈的对比反差,体现一种融入感和亲切感,“这样的片子,放在哪个国家,大家都爱看、能看懂。而这样的片子所传递的信息,是胜过千言万语的。”陈锦霞认为,优秀作品的第二个特点是都能够做到深度“共情”。共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题材要选择共同关注的、能引起共鸣话题的。共情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表达上寻找国际通行的情感元素,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色和美食文化,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寻找共情元素,就能帮我们的城市实现最好的对外传播,能够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陈锦霞如是说。


刘祺表示,好产品在于对元素的修建。每逢叙事话题,大家喜欢用宏大甚至大标签的方式而往往忽略了小切口讲述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同时他表示,好产品需要持续输出的创意内容来支撑,这也需要借助粉丝的力量。而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看法,在评论互动中显露无遗,这也成为其源源不断的“饮水之源”。


圆桌会二:最有趣的城市故事 最有效的国际传播


用内容连接世界,“和全世界谈恋爱”


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的源和本就是中国最广大的城市和乡村的故事。在圆桌会第二场,受邀嘉宾新加坡海滩别墅影业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冯博,蓝海传媒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晋煦,微博国际部总经理苏珍妮围绕“最有趣的城市故事 最有效的国际传播”主题和与会者进行深度探讨与交流。


嘉宾分享最有趣的城市故事


冯博表示,在为海外受众提供纪实类内容时,要考虑到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进一步分析、生产出受众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他分享选好话题、讲好故事的两点心得:一是好奇心,创作者带着好奇心去挖掘选题,进而刺激并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二是共情,这是基于观众人性本身观看内容的动因。创作者生产内容时要站在受众的角度,通过共情吸引受众的关注。


晋煦指出,城市国际传播要用内容连接世界,其策略就是“和全世界谈恋爱”。他认为,国际传播的目的是让外界了解我们、喜欢我们,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而做国际传播是不断建立秩序和打破秩序的过程,要尊重国际秩序和平台规则,要在变化中时刻以用户视角去观照传播内容。晋煦强调,要重视在海外平台打造短视频内容矩阵,从中细分美食、知识、娱乐、美妆等多个垂类,通过后台海量数据分析受众喜好,针对不同地区的受众群构建相应地生态体系,从而有效传播。


苏珍妮指出,做有效国际传播最重要的工作是“引进来,走出去”。在生产内容前须了解清楚市场,搭建海外合作平台,平台与平台之间相互赋能。在城市故事传播上,要尽快产出完全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要把海外网红联合在一起“引进来”,带到当地来体验本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给本土网红“走出去”交流的机会,相互的落地交流是国际传播中重要的一环。


在提问交流环节,三位嘉宾就“如何策划打造出短视频爆款?”一题给出可实操建议。冯博认为,对创作者而言,将团队绝大多数人的创意汇集到一个焦点上是一个挑战,在选题策划时可以多从生活中找寻源泉。此外,生产的选题要守住垂类内容的观众群,这是能“引爆”短视频的根本。晋煦则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做理性的内容,好的创意一定是来自数据的逻辑倒推;二是坚持做有价值的内容,创作者总会等来自己的列车;三是抓住人心,归结起来,内容的背后是人心,运营的背后是人性。苏珍妮指出,可以探索多个城市之间的联动传播、交互,共同努力把策划做好、做大。比如,可以制定“双城计划”,两个友好城市一起“引进来,走出去”,携手做出最有效传播交流。


探秘世界级工程深中通道,讲有意思的中山故事


9月14日晚,第三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举行。中山日报社制作报送的短视频作品《探秘世界级工程深中通道》获得单元类岭南文化湾区故事一等奖。该节目是由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出品、中山日报社制作的中山外宣系列专题视频节目“My Zhongshan 老外@中山”的其中一集,以外国人“体验式”的视角,“讲述有趣有意思的中山故事”的视频节目。


视频的主人公Paul是在中山生活了5年的美国人。他与团队一起探访了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通过他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国“基建狂魔”的能力。团队以每周一集的频率陆续推出多个作品。如在中山养育二娃、端午节扒龙舟、探访世界首个航天微波炉研发中心等内容。另外,本报报送的另一作品“老外@中山之老外端午奇妙游”,获得优秀作品奖。


快评:用全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不同维度


品尝中国美食,推介大好河山,这是众多讲述中国故事常见的内容,但在中山举办的2021年第三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活动现场,呈现出了新的趋势:“歪果仁”们已经不满足于展示自己在中国生活的浮光掠影,而是深入中国的社会肌理,关注像新冠防疫、乡村振兴、扶贫工作、深中通道建设等重大议题。从体验、感受到观察与思考,他们也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在此次国际短视频大赛中,歪果仁研究协会推出的《新疆真实的“普通”生活》,介绍了新疆阿克苏地区最大的棉产地种植情况,体验了机械化播种棉花,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等自动化生产模式,在和棉农交流接触中了解当地人的家庭生活、休闲娱乐。“如果你没来过,不要装作你懂中国。偏见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歪果仁研究协会会长、博主以色列人高佑思表示打破过去形成的固定概念和刻板印象,让中国和世界更加理解彼此,是他们创作节目的初衷。而美籍犹太人网络博主郭杰瑞以《疫情后重返中国》为内容,实地暗访纽约医院,对比中美防疫差别,视频风格独特,内容接地气又客观理性,深受中国网友喜爱。美国大妞瑞秋则在《老手艺新生活》中,去到中国不同地方探访手艺人,以外国人的视角介绍并体验老手艺,了解老手艺的传承与新发展。


小切口、多元化、特色鲜明,博主们从最初自己身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深入当下中国社会内部,通过生动有趣的网络短视频内容,将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趋势的观察和心得融入其中传播开来。


网络短视频作为一种全球流行的新兴媒介形态,打破了传播空间的限制,为跨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可能。相比于传统的传播形态,内容短视频化更富感染力,具象化的视听传播易于跨越文化间的藩篱,更容易被海外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因为时长短、浓度高、个性化的特征,短视频逐渐成为全球网络用户追捧和喜爱的视听内容类型,满足了人们对碎片化的媒介需求。在媒介技术属性方面,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降低了制作的准入门槛,普通人也容易上手,使短视频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新媒体时代,依托短视频等新的媒介形态和流行样式,每个人都可以站在文化传播的最前沿,每个日常个体的文化实践,都可以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向世界展示更加多维立体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而今日之中国与世界密切互动,也需要善于借助全媒体赋予中国故事以新意与活力、情感与温度,在故事讲述者与受众之间形成互动、实现对话、促成理解、建构共识。


文章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