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852) 8202 8321 

师资人才流通 促大湾区教育发展

发表时间:2022/04/22 责任编辑:驻港办

提示

复制以下链接分享到WhatsApp

http://rohk.centaline.com.cn

复制成功!

随着愈来愈多港人到大湾区内城市工作和生活,近月深圳和广州都相继有港人子弟学校落成。笔者亦留意到,有香港办学团体在内地建校,聘请持有本港学位教师教育文凭(PGDE)的教员授课,课程设计方面向香港借镜,薪资水平亦与香港看齐。


随着两地进一步融合,笔者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办学模式:设有香港课程或参照香港课程框架,揉合内地德育教育元素,以国际化及提供多元出路为目标,吸引家长报读。


港师具优势 助实现湾区国际化


事实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中,促进3地的教育发展合作乃重要一环。除了鼓励各大专院校北上合作办学、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亦提及,要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开放港澳教师到广东考取资格和任教。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逾8,000万,在学习、就业及生活方面,都可以为本地青年人带来更多可能性,尤其是准教师,他们将可拓宽专业发展出路,寻求更多教学尝试。拥有香港教师资格的年轻人,在本科专业、语言及文化触觉方面有独特优势,将有助大湾区实现国际化的愿景,协助国家培育通晓两文三语、兼具爱国心及世界观的下一代。


文化及薪酬差异 令准教师却步


目前,内地已为香港教师打开方便之门,本港教师在内地考取笔试和面试及格后,便可申请认证,执教内地中小学;至于在内地就读师范专业的港籍学生,则可以免考。


不过,对于本地准教师而言,粤港两地在学习文化方面仍有差距,令他们有所却步。早前有教师团体进行意向调查,不少受访教师均认同,北上执业有助拓阔专业视野,但多数受访者均认为,教师资格试资讯不足,且认证程序烦琐。


另外,薪酬待遇亦是香港教师的主要考虑因素,绝大部分人表示要视乎待遇,才会考虑北上执业,毕竟能够提供与本地同等薪酬水平的内地学校,仍属少数。


根据教大每年进行的毕业生就业调查,去年教大的教育荣誉学士课程毕业生的平均起薪逾3.1万元;而据内地传媒报道,深圳部分中小学教师若具备硕士或以上学历,年收入可高达20多万人民币,连同住房公积金及补贴,折合月薪逾2万港元。不过,普遍深圳教师的月薪,仍介乎1万至1.5万港元。纵然深圳是大湾区内经济发达、人均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但教师的平均薪资与香港差距仍然明显。


认可部分港资历 开方便之门


笔者认为,要推动湾区融合,两地应就香港教师到大湾区就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薪酬福利等议题,进行协调沟通。现时,不论是教师资格考取,以至其他支援配套,皆由个别办学团体自行统筹,暂时未有一套由官方统整的配套措施。


粤港两地在教育制度及工作文化上的差异,都是有意在大湾区执教的本港教师需要面对和克服的挑战。若然香港教师只能依赖学校安排,教师北上执教的主动性,以至大湾区内师资人才的流动性,都会大大降低。


当局可考虑推出更便利的政策措施。就我所知,现时内地由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包括两至三个科目的笔试考核范围,即: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如可因应两地情况,在大湾区内先试先行,认可部分香港教育学士课程的资历,豁免部分科目笔试,并逐步扩展至全国各地,将有利促进人才流动。


若有关豁免安排短期内难以落实,则可考虑在香港提供内地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或增设笔试及面试试场,以简化程序。


定待遇参照标准 资助办学团体


至于教师薪酬水平及福利待遇等问题,亦应商讨制定统一的参照标准,两地政府可考虑为办学团体提供相应资助,增加诱因。


要鼓励更多香港教师在大湾区执教,大学亦应参与合作,探讨有关教师培训课程及教资认证等问题。除了外在条件,亦要顾及文化差异,现时教大的中文教育学士课程结构,包括必修的内地沉浸交流与实习,同学会到内地进行为期8星期的教学观摩及文化交流,本校亦正计划让同学参与课堂教学,与内地教师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和评改功课,借此加深了解内地的教学模式。


我相信,未来若能在此基础上,扩大交流层面至其他学科,甚至发展融合的专业培训,实现学分互认,可以为香港教师在大湾区执教提供更多可能性。


文章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