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物聯網、5G、區塊鏈和分布式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日趨成熟,金融科技、金融數字化轉型已成大勢所趨。近日,畢馬威和騰訊金融研究院、騰訊雲聯合發布《數實共生•2022金融科技十大趨勢展望》報告,從零信任、跨鏈融合、聯邦學習、分布式雲等方面,結合機構在金融科技行業實踐經驗,探討金融科技行業可持續發展。業界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應用,顯示出強勁的城市聚集效應。
金融機構布局金融科技亟待突破瓶頸
《報告》列出的金融科技十大趨勢分別是零信任架構(ZTA)重塑金融可信邊界、跨鏈信任促進金融場景深度融合、聯邦學習提高數據交互效率、分布式雲重塑金融大數據架構、低代碼開發提升金融業敏捷服務能力、RPA(機械人流程自動化)加速金融業自動化智能化、同態加密推進金融數據安全共享、隱私計算保障金融數據安全融合、全真互聯實現數實融合加速金融普惠、數字銀行突破時空限制,實現金融普惠。
騰訊雲副總裁郭仁聲指出,面對市場環境波動加劇、新老客戶增長乏力、技術架構低效滯後等內外部挑戰,金融機構已經展開積極行動,但仍面臨着非金融場景獲客難、數字化底座管理難等問題。
為此,在分析金融科技十大趨勢的同時,《報告》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的案例。例如,在助力數字銀行突破時空限制、實現普惠金融管理方面,《報告》指出,由於金融機構APP活躍度低、客戶訴求難以精準滿足,制約着數字化轉型,而小程序是數字銀行最便捷的實現路徑之一。其中,騰訊與國內某大型商業銀行合作,推出數字銀行解決方案,在前台打造To C 小程序和To B 展業小程序等客戶渠道;在中台搭建金融營銷平台、福利權益平台、DMP 數字平台等;在後台注重基礎能力和輔助能力的提升,全面實現與銀行已有生態的對接。
大灣區金融科技企眾多深港領跑
該《報告》的主筆、騰訊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楊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較快,細分賽道「百花齊放」,其中,在普惠科技、平台技術賦能、合規科技領域發展的企業較多,財富科技、保險科技、區塊鏈等賽道亦有大量參與者。
他指,粵港澳大灣區重視金融科技技術人才,頭部企業中,技術人才比重維持在較高水平。同時,大灣區金融科技企業創新力較強,擁有相關技術專利的企業眾多。
「在大灣區內部看,深圳、香港處於金融科技企業的領跑城市,廣州、珠海是追趕者角色,但差距相對較大。」楊望說。
業界指,隨着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開放、區域產業鏈升級、科技創新進程加速及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等需求增加的趨勢,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企業面臨着龐大的市場發展機遇。
畢馬威中國智能應用合伙人赫榮科告訴記者,畢馬威在深圳前海設立了畢馬威智能創新空間大灣區中心,旨在助力灣區金融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和金融科技企業發展。未來,畢馬威計劃大力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企業提供金融科技生態體系的建設服務,助力金融機構構建生態圈和企業價值鏈,實現金融科技從線上展業工具向數據資產應用的轉變。
文章來源:文匯報 (28/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