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2/04/29 责任编辑:驻港办
复制以下链接分享到WhatsApp
http://rohk.centaline.com.cn
复制成功!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下,港人对保险产品需求持续稳定。据保监局上月公布的2021年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期内毛保费总额达6,027亿元,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新造保单保费更按年升25%至1,668亿元。
事实上,另一潜力市场──大湾区的居民对优质医疗理财保障需求同样殷切,然而,区内保险整体渗透率及密度却偏低。据毕马威《2019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调查报告》显示,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的保险渗透率仅5.5%,较香港的20.8%低近4倍;在保险密度方面,香港人均保费约7万元人民币,较平均仅7,400元人民币的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高出9.3倍,足见具庞大的发展潜力。应如何掌握大湾区机遇,善用自身优势,强化香港作为「风险管理中心」的定位,这将是本地保险业在市场新格局寻求突破的重要命题。
据一项研究大湾区居民保险需求及意向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高达96%受访者渴望在免隔离通关后6个月内到访香港,主要希望来港购物及消闲旅游(84%),另外,不少人希望来港投资或使用金融服务,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想购买保险产品(70%)。在有意购买保险的内地访客中,93%考虑在香港购买,甚至比考虑在内地购买的人数还高(78%)。由此证明,香港保险产品具备一定程度的吸引力与优势。
至于感兴趣的保险产品种类,危疾及个人意外产品最受内地访客欢迎,分别为40%及33%,其次是长期储蓄产品、万用寿险、投资相连寿险及终身保障产品。调查结果更显示,受访者倾向购买多于一项。有86%已婚受访者打算未来为配偶购买保险,62%受访父母则表示未来有意为子女购买保险。
随着粤港澳及大湾区其他城市交往越趋频繁,香港保险业的业务前景可冀乘势拓展。保险业界更应把握时间进一步强化自身优势,革新各类产品保障与服务、优化售前及售后客户服务体验等,以满足大湾区以至区内其他城市居民与日俱增的保障需求。
文章来源:AM730 (29/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