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2/06/13 责任编辑:驻港办
复制以下链接分享到WhatsApp
http://rohk.centaline.com.cn
复制成功!
广州市政府今年4月先后公布两份文件,规划未来数年广州的城市重要功能定位。其一是在跨境理财通的基础下,建设大湾区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其二是利用全国5个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的契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地位。本版今明两日将探讨两大「中心」的规模会对广州带来什么影响,以及香港有何角色。
随着去年9月大湾区推出跨境理财通,下一步就是在区内城市建设大湾区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早有此打算的广州市今年4月发布《广州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就建设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定下时间表及规划蓝图,包括提出重点培育以「一城一港一湾」为核心的广州资产管理走廊,目标是2030年成为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集金融科技贸易优势 3阶段建设2030成形
去年9月,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长邱亿通已表明要借跨境理财通的契机在广州打造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根据方案,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将分3个阶段,首先在2023年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的理财和资产管理集聚区,促进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便利化;第二阶段在2025年建成理财和资管机构、人才、信息高地,初步形成跨境理财和资管特色;最后于2030年建立资产管理、金融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创新机制、提供品种丰富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境内外的理财和资管服务有效对接,跨境理财和资管比例显著提升,成为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为完成不同阶段的目标,方案提出在广州培育「资管走廊」以提升金融集聚效应。 「资管走廊」由一城一港一湾组成,即天河区广州国际金融城、黄埔港鱼珠片区及南沙明珠湾起步区,形成错位发展的区域资产管理发展格局,每个区域既各具特色,亦能形成理财和资产管理的跨区联动。
其中,广州国际金融城的理财和资管片区将依托天河区金融机构集中的优势,加快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及理财、资管子公司、合资格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探索资管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理财和资管机构专属的落户服务新模式;黄埔港鱼珠片区依靠黄埔区高新科技产业的优势,汇聚风险投资机构、以投资管理或资产管理为主要业务的大型投资企业,培育为科技企业服务的股权融资和风险投资,透过资管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南沙明珠湾利用南沙自贸区在税收、跨境贸易投资开放试点、跨境资金流动便利等政策优势,加快推动在南沙区设立港澳保险服务总中心,加大保险资金对广州的支持,提升保险机构的资产管理能力。
探索扩理财通 推跨境资金池扩人币跨境
要做到拥有大湾区特色的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方案还提出要创新大湾区跨境资管产品,包括吸引香港资管机构扩大在穗业务;支持大湾区内资管机构合作开发能满足区内居民需求的产品,并充分利用跨境理财通、债券通、股票通等互联互通投资渠道,发展多层次财富管理业务。此外,要探索扩大跨境理财通试点机构和产品范围,例如允许同一集团的银行分支机构为粤港澳三地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咨询、售后服务等见证办理,以及研究探索「保险通」等更多跨境金融创新试点在广州率先落地。
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的建设离不开资本流动,因此方案也提出建立与大湾区相适应的帐户管理体系,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银行范围,推动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在广州落地;深入推进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争取在南沙、广州国际金融城等地率先扩大跨境资产转让的业务范围和品种。另外,依托港澳人民币离岸市场,支持资管机构进行离岸证券投资及离岸基金管理等业务,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和规模;加快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支持大湾区跨境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
挑战:资本市场参与度弱 他市竞争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指出,广州于《金融十四五规划》文件明确提出金融业增加值的GDP占比要在十四五期间达9.5%,为尽快实现此目标,便需加快金融领域建设,打造理财和资管中心是可行路径。通过建设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大湾区居民的个人跨境投资将可望更便利、渠道更多元、理财产品更丰富,同时有助拓展人民币跨境投资与使用。
丁安华预计,随着建设理财和资管中心,广州日后将承接港澳居民的部分财富管理资金,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大湾区内资金活跃度。但他认为广州亦面临挑战,首先目前广州境内上市公司约200多家,仅排全国第七,总市值约3.5万亿元人民币,资本市场参与度和证券化水平偏弱;其次,广州的持牌金融机构约有300多间,设立于广州的大型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总部较少,综合金融实力尚需提升。此外,广州也要面对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理财和资管业务竞争,需发挥差异化优势才不会陷入恶性竞争。
文章来源:明报 (13/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