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852) 8202 8321 

贸发局吁进军大湾区 毋须等通关

发表时间:2022/10/03 责任编辑:

提示

复制以下链接分享到WhatsApp

http://rohk.centaline.com.cn

复制成功!

环球投资市场前景不明,大湾区的投资机会可能正好成为避风港。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刘会平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目前全球市场面对通胀加剧、俄乌战事等多重不明朗因素,大湾区是少数仍具增长的市场,尽管在过去近3年受到新冠疫情挑战,依然有不少港商毅然进入大湾区不同城市开拓新市场。贸发局在过去一年多,于大湾区设立5个服务站,共完成2200宗支持个案,包括协助注册业务及交流考察等,建议港商及早起步,捕捉大湾区商机。

 

疫情爆发后,香港与内地之间通关受阻。刘会平坦言,通关是目前港商投资大湾区的最大障碍,但亦有港商不介意经接受检疫隔离,亲身到湾区内地城市开展业务,当中有制造业、专业服务业及金融业的公司。刘会平预期,只要中港恢复通关,赴大湾区营商的港商将会大大增加,更建议他们毋须等到通关,即使要隔离亦可先行往当地了解。

 

刘会平提到,有经营传统制造业的公司,原有客户主要来自欧美,亦希望开拓大湾区这个新市场。他认为,这主要因为大湾区市场目前比全球其他地区更为稳定及亮丽,特别是今年营商环境面对多种危机,包括俄乌战事、能源及原材料价格飙升,令环球市场缺少业务增长机会。

 

客群富裕 追求高质量产品

 

此外,大湾区人口超过8600万,他们更是内地相对富裕的客群,人均GDP2万美元(约15.6万港元),较全国平均水平高,消费能力不下于欧美发达市场,他们追求高质量、健康的产品,港商开拓这市场不需要斗平,「香港的产品及服务在大湾区都受欢迎,但要有特别的设计或卖点,切合内地消费升级的主题。」

 

举办贸易展览及大型会议是贸发局重点工作,过去曾促成不同地区企业交流。刘会平表示,在疫情下,贸发局仍坚持以在线线下混合方式举办展览,明白在线展览无法取代实体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营商很重要,需要继续下去。」在疫情期间,贸发局全球50个办事处仍然继续在当地举办实体活动及展览,亦可为港商在外地代办展览。

 

5地设服务站提供实体支持

 

贸发局在去年中推出GoGBA平台,整合了大湾区「9+2」城市的营商信息,包括补贴政策及税务减免政策等。除了网上信息,贸发局亦在湾区的内地城市设立了5个服务站,分别位于前海、东莞、横琴、南沙及中山,并计划今年内再于佛山设点;服务站专门为港商提供实体支持,至今合共完成2200宗支持个案,包括协助注册业务、开设公司及登记加入当地商会等。

 

文章来源: 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