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论道【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2020/08/26
商业机构以盈亏作为生命指数,盈利代表活着,反映在社会上具备生存条件,对外为客户创造价值,对内为员工提供高效的工作平台。亏损则代表患病,严重亏损代表重病,如果亏损进一步恶化到破产阶段,则代表宣告死亡了。盈亏主要取决于开源节流工作的效果,简单来说,收入大于支出就是盈利,反之收入少于支出就会出现亏损。收入与支出,从某个角度去看,也是鸡跟鸡蛋问题,到底是先支出后有收入,还是先收入后有支出呢?
不支出就有收入,当然最理想啦,但是现实中做生意往往都需要冒险,在不确定未来是否成功有收获的情况下,需要敢于先投入,哪怕前面的所有投入,有可能最终全部化为乌有。所以大家都会说,企业的老板,其实都是大冒险家,企业的高管,就是小冒险家。不敢冒险,就只好在基层打工算了。不过,其实打工也是先付出后收入,只是付出的不是钱,是岀租自己的时间而已,需要上班满一个月后,才能拿到工资呢!
俗话说小财不出大财不入,不管什么级别,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都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全情去投入,努力付出,大力投入,未来才能够有机会让收获满满的成果等着你。前线做业务应该更加明白,如果上班为了拿底薪,根本没啥意思,不努力拼搏工作,根本就没有开单的机会。作为管理人员,工作性质不一样,要带领团队往前冲锋陷阵,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需要根据部门的经营状况,调整发展规模,做到有盈利就发展,遇上亏损就要立即应对。
不同主管性格不一样,工作手法也会有所不同。面对部门盈利时候,有些保守的主管,倾向于选择锁定利润,把团队规模维持现状。他们认为扩大团队,需要增加投入,而这个投入不仅仅不会立即产生回报,更会把已经有的利润消费掉,那岂不是自讨苦吃。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商业机构像生命体,就像人一样,小朋友吃少一点,长大后会吃得多很多,是不是担心吃得多就拒绝长大呢?一个部门需要不断状大,可以视为正常的生存模式,如果不思进取,拒绝壮大,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经不觉已经被对手超越,已经有的优势及利润也会慢慢消失不见,到时候恐怕会悔不当初呢!
面对部门亏损的时候,当然不用想发展问题,重点放在求生存。还是回到基本点,开源节流,收入要超过支出。支出往往是先付出了,问题就是为什么付出了成本,而换不回来收益呢?这个需要深入反思,找出核心问题所在,然后加以解决。有些主管比较急,采取增加投入的方法,多招聘人员,扩大门店,从而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但是结果往往是收入的确增加了,可惜成本增加速度更快,最终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就像病人吃错药,导致病情更严重。
有些主管选择节流的方式去面对亏损,采取裁员减铺的手段,成本一下子减少了许多,但是结果往往导致收入减少更多,算下来亏损不仅仅没有扭转过来,反过来更严重了。扩充发展不行,裁员减铺又不行,那到底面对亏损该怎么办呢?其实规模只是表象,关键是内在的竞争力,如何做到小投入大产出,就要看看组织架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平台赋能…等管理工作有没有做到位,不同的管理水平,投入产出比的差异很大啊!
降低成本,不一定是关铺裁员,提升业绩原来也可以达到同样目的。传统观念,开源是进攻,节流是防守,市场好就进攻,市场差的就防守。有没有听说过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进攻不仅仅有机会拿到胜利,还可以让敌人忙着防守,没办法组织进攻,不是同样达到防守的效果吗?所以,提升团队战斗力,从而提升部门业绩以及人均业绩,不仅仅可以提高收入,更加可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最终实现利润可观增长。行业里有句话——开单治百病,看来真的言之有理!